top of page
1.JPG
2.jpg
3.JPG
DSC03130.JPG
DSC03134.JPG

教學參訪: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活動日期、地點

2012年10月28日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背景資訊

配合課程:中國藝術史

授課教師:林明美老師

教師經歷: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局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

國立故宮博物院展覽組組長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

 

 

  • 介紹

 

關於教學參訪

 

這是在研究所一年級參加大學部「中國藝術史」課程舉辦的戶外教學,參訪國立故宮博物院,使學生親身體驗中國藝術的魅力與真實,其中專人導覽故宮的常設展覽,以及參觀特展:「商王武丁與后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

 

藉由此教學活動學習中國藝術史,認識中國文化及中國藝術的類別與傳承,熟悉中國美術史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與作品。以作為未來修習其他學科的基礎;經由系統性中國歷代藝術的教學及代表作品的分析與介紹,培養學生對於中國藝術的認識,以增加於中國藝術文化的素養,及各類型文物的鑑賞基礎。

 

 

「商王武丁與后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展覽說明

資訊網址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4004191

 

武丁與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的絕世佳偶。但他們之間的故事,卻在三千年後的二十世紀才為人知曉。

 

武丁是商朝(約西元前一六〇〇至一〇四六年)第二十三代商王,約生活於西元前一二〇〇年前後。據文獻記載,武丁的叔父盤庚將國都遷至殷(今日河南安陽),後又經小辛、小乙兩代商王,才傳位於武丁。他在位五十九年,思民所苦,禮賢下士,振興了商王朝;後人追諡他為殷高宗,並給予中興之主的歷史評價。史籍中的武丁具有符合儒家思想的聖君形象,但上古時代的故事一向信疑相參,直到考古發掘將商代盛世重現於世。

 

一九二八年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殷都故地河南安陽小屯及侯家莊一帶,展開大規模考古發掘,商代王陵和宮殿宗廟基址的出土,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位於侯家莊西北岡王陵區的1001大墓,更被推測為武丁陵墓。一九三六年六月又發現一座甲骨坑(編號YH127),出土一萬七千多片龜甲、獸骨,其上刻載大量文字,多是武丁命人卜問祭祀、戰爭,甚至日常生活大小事的卜辭或記事。內容不但可與漢代≪史記•殷本紀≫中的商王世系相對應,也成為認識商王武丁的豐富資料庫。通過這些甲骨文,得見武丁所在社會的宗教、政治、生活及世界觀;也認識到武丁在商代巫覡世界中如何作為「群巫之長」。這些甲骨文使殷商成為中國信史的開端,其所展現成熟的文字系統,更見證了漢字的淵遠流長。

 

婦好是商王武丁諸后之一,未見於史書記載,但記錄婦好事跡的甲骨,在清末已有所聞。甲骨文中,婦好既生養子女,主持祭祀,且能征善戰。一九七六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於殷墟小屯宮殿基址區內,發現了這位傳奇女子未經盜擾的墓葬。墓內豐富的隨葬品,具體呈現婦好的權勢、地位、人際關係和時代風貌。大量造型獨具的骨、玉及青銅器,皆成為定義武丁時代科技、工藝與藝術發展的重要指標。

 

此次展覽匯聚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出土的殷墟文物菁華,以及河南博物院的珍貴銅器典藏。並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與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慨借二件珍貴甲骨。在甲骨文字的引導下,本展通過五個單元娓娓敘述武丁與婦好的故事、殷商盛世的壯闊,並展現漢字富沛的生命力!

 

 

「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展覽概述

資訊網址http://www.npm.gov.tw/exh101/zhou/index.html

 

孔子曾經盛讚西周王朝:「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西周(西元前1046~771年)承繼夏、商,孕育出豐盛的文明,深刻的影響兩千多年來的政治、社會發展,也形塑古代中國與東亞各國禮儀、倫理、道德的規範。

 

周人善於農耕,西元前十二世紀在陝西關中地區長期定居,於岐山、周原、涇水、渭河一帶,蓄積富饒的實力,並在西元前1046年前後,會合各方部族,遠征擊滅了殷商王朝;周文王於今日陝西西安灃河西岸建立豐京,武王又於河東再建鎬京,即西周的政治中心「宗周」;此後周人逐步向黃河下游、長江中游擴展,建立自西周至東周八百年的國祚。

 

滅商之後,周人提出「天命」觀念,以道德為本,約束為政者。為實質統治廣袤的疆域,周人分封領地,建立戍守與管理體系,也就是「封建制度」;藉由宗法制度的親疏等第,以冊封、賞賜、朝貢、覲見、餽贈、通婚等繁縟禮儀,維繫封建體制中,權利與義務間有效的運作,並顯現在宗廟祭祀活動。西周中晚期,成組以符合位階的銅、玉禮器和鑄有長篇銘文以榮顯氏族的青銅器,均說明禮制終趨於成熟穩定。

 

陝西關中地區,西周貴族群聚,宗廟世代典守,是後人緬懷「赫赫宗周」文明昌盛之地。故本展向陝西省各考古與典藏單位,商借其所珍藏,如微氏、單氏家族窖藏,弓魚國、芮國墓葬、周公廟遺址出土之豐美難得之重器,以期呈現西周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建樹。展品中之甲骨文、玉器與長銘的青銅器,能與《史記》、《尚書》、《詩經》、《國語》等文獻記載的王世、歷史相印證;並細膩的補充周人宗法、禮儀制度的概念與價值。展出的玉石、銅、金、陶瓷器等,不只是當時降神依靈、供奉犧牲的禮器,或穿戴佩飾、生活飲食的用器,同時也是理解西周工藝技術、科技發明與美學風尚最直接的材料。

© 2015 by JWL.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